2021-08-12 11:29:39
共画最大同心圆
“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打开中国地图,一个巨大的区域经济格局菱形骨架,愈来愈清晰可见。
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多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锚定中国经济“第四极”战略位势,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不仅全面提升了成渝地区区域能级,也深刻改变着中国经济版图。
要有“双城经济圈”,先要有“双城”。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建设成都都市圈,担负着做强四川全省“主干”的重任。
为扎实推进成都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充分释放产业机遇,6月28日,由成都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成都市名优产品供需企业联盟等协办的首届成都都市圈产业生态建设企业供需对接云共享大会隆重举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袁冰、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韩丽丽、成都市人民政府 副秘书长刘兴军、德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一级巡视员李成金、资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廷安、眉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段永勤出席活动并致辞。成德眉资四市产业生态圈联盟及500余家企业代表等齐聚成都,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供需对接,同时还有线上6000余家企业“云端”参与。现场包括成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供需合作项目14个。活动现场,四市还面向全球共同启动“成都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平台”,并通过线上线下全球同步发布产业需求清单。
共求最大公约数,共画最大同心圆。一个优势互补、错位协同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精准对接 产业生态圈联盟积极扶优育强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演进,四川“一干多支”战略中的“主干”,正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
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就要求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推动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过去一年里,围绕“成德临港产业协作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成资临空产业协作带”建设,成德眉资合作推进数百个项目,并成立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绿色智能汽车等产业生态圈联盟,达成上百个跨区域布局产业合作协议。就在不久前,成都、德阳联合申报的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28日现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联盟、成都市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联盟、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联盟、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联盟、成都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联盟分别发布行业企业供需清单,力图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打通生产堵点、痛点,推进产业链强筋壮骨、扶优育强,以产业生态圈理念,持续打造各具优势的产业集群。
根据此前成都都市圈确定的2021年度“十件大事”,四市拟争取启动建设成德产业协同示范区园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起步区,加快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实施重大项目4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0亿元”。
动能释放 成都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平台启动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是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为推动成都都市圈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成德眉资四市还共同启动“成都市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旨在促进行业供需对接,智能匹配、自动推送,提升产业链本地化配套率,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平台重点在拓展供需对接渠道、搭建沟通桥梁、建立细分领域供需对接频道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平台相关负责人称,其中重要功能是提供供需信息发布、产品促销信息发布等功能,聚合大量企业供需信息,并通过企业资质、产品参数等指标实现供需信息的精准匹配和智能推荐,提升供需对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现场包括成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供需合作协议14个。同时,在平台上,当日上线9300余个供需项目。
“平台一上线就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当天最高在线企业数达到12000多家。”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以来,成都陆续出台工业互联网实施意见、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围绕提升网络基础支撑能力、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安全防护体系,积极培育产业生态。
同时,成都不断加快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多层次平台引育,提升服务能级。2020年,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用,打通供需对接渠道。
去年底,《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进一步提出,加强区域协同,打造成德眉资供应链协同平台,加速区域内要素配置、技术服务、产业协同的一体化发展。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促进区域重点平台互认互推、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共创国家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机遇共享 打造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支点
此外,成德眉资四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当天也分别发布产业功能区需求清单,成都市博览局代表四市发布“会展+产业+产业生态圈”供需清单,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成都地铁30号线一期、SEPP中欧跨国采购平台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需求清单也在会上逐一亮相,共享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产业能级的重要机遇。
2019年,成德眉资四市GDP为2.15万亿元,城镇化率65.5%。去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换言之,未来五年,这个“圈”将“增值”1万亿元左右,集聚更多经济和人口。
当前,成都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外溢作用逐步显现,总体处于从极核带动向协同发展转型初级阶段。如何进一步破除要素流动障碍,挖掘融合发展潜力?地理相近、资源相似、产业相近的交界地带,往往被视为重要突破口。
据了解,成德眉资已确定10个毗邻地区先行示范区,将围绕探索建立跨区域统筹机制、跨行政区统一管理模式、跨区域土地管理和利用机制、跨区域多元主体联动机制、跨区域利益联结机制、生态共建机制等6个方面,组织开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试点,共同打造同城化发展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