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8 09:35:10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推进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作汇报。
一、推进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经信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条块结合、两级联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原则,坚持“以用促产、产用互动”基本思路,将促进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深度结合,会同相关部门主要在以下5个方面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一是推动法规保障。先后推动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公园城市建设、客运出租汽车管理等地方条例,明确重点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新的车辆全部为新能源汽车。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按照法规要求,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编制发布多轮行动方案,制定并分解下达推广目标任务。
三是完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4轮财政支持政策,连续10年给予路权优先、优惠电价、停车费减免等支持。
四是强化目标考核。编制印发推广工作职责,压实市级部门牵头责任和区(市)县主体责任,将推广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核内容。
五是完善产业支撑。发挥汽车产业基础优势,深入实施建圈强链行动,导入了一批高性能整车平台和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支撑推广目标达成。
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5.7万辆,除转出报废外,保有量达41.5万辆,排名全国城市第六(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非限购城市第一,占全市汽车总量的比例提升至6.8%。其中,2022年新增推广18.3万辆、同比增长77%,一年的增量达到过去11年推广总量的三分之二,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1%、排名全国第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目前,成都市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7万辆,公共领域电动化水平突破60%,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公交、出租、共享汽车、城市轻型物流配送、驾考等领域车辆基本实现电动化,公务和执法执勤、驾培、网约、通勤等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升,环卫、渣土和混凝土运输等重型车领域加速电动化)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0.8万个,充(换)电站2300余座(换电站48座),位居全国第五,基本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其中,2022年成都市新建充电基础设施4.7万个、充(换)电站880余座。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按照海波常委、秘书长、链长明确的“转型、升级、强链、赋能”方针和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要点,优化举措、奋起直追,分年度编制印发工作要点,持续深入实施整车产能利用率提升、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智能网联汽车建链成势、产业生态体系优化升级、建圈强链工作机制提升5大行动,力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全面突破,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二是争创全国先行区试点城市。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通装函〔2023〕23号)要求,逐项对标梳理和研究编制申报工作方案,力争成功争创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权限,力争到2025年实现公共领域车辆80%的电动化目标,引领带动新能源私家车普及应用,支撑完成80万辆的推广目标。
三是加快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编制发布专项规划及政策措施,织密补齐公共领域服务网络,统筹推进城乡客运站(点)配套设施建设和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加大居住社区“统建统管、有序充电”模式推广,提高充电桩安全管理水平,推动运营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联动“智慧蓉城”“天府市民云”等平台提供高质量服务。力争到2025年累计建成充电桩16万个、充换电站3000座,相关指标已纳入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下一步,市经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完成相关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