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 09:14:54
助力汽车强国,推动中国智造。3月4日,2023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峰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行业专家学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汽车产业发展未来。
转型升级关键期,零部件产业亟待重塑
桂俊松表示,在全球汽车业共赴“零碳”未来的今天,面对日益严苛的碳排放法规和急剧上涨的碳排放成本,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调动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协同挖掘全产业链的降碳潜力,已在全球汽车业达成共识。对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降碳能力的把控,逐渐成为车企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也应该成为零部件企业不懈努力的方向。
同时,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有整合能力、协同能力以及融合发展的能力。零部件企业还要明确发展方向,洞察市场和用户需求,专注和聚焦自己擅长的主业,并拥抱变化,顺应潮流、有所作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了全球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庞大,覆盖领域齐全。有数据统计,我国零部件企业数量超10 万家,规上企业 13285 家,产品门类覆盖动力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底盘、新能源等汽车零部件全供应链,有力地支撑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也已形成全生态覆盖,目前我国已形成“原材料、零部件总成、 整车制造、基础设施及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全生态产业链。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将重构,形成“四横、三纵、十模块”的新产业生态,具有强大全生态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主导。
扩需求提发展,企业要抓住数字化机遇
但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在一定程度影响经济恢复速度。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就2023年市场发展,陈士华提出几点建议,延续车购税优惠征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出台或延续地方性促进汽车消费相应政策,促进商用车消费政策,支持皮卡车型消费,支持公共领域电动化试点等政策措施,鼓励老旧车辆提前报废更新,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稳定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展望来看,当前汽车产业进阶仍存在一些困难和制约,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要保持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仍需政策继续发力。
寇植达介绍,目前法士特已经荣获了工信部获批的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称号。其中,法士特在高智新工厂成功地应用“数字孪生、黑灯生产、万物互联、智能决策、绿色制造、数据闭环”等六大核心技术,全方位打造汽车传动领域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建设成高效率、高质量、节能环保的智能化标杆工厂。
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法士特仅高智新工厂建设,在装备技术、工艺方法、数字化技术、核心算法等方面形成大量专利、标准和软著,对制造过程安全、自主、可控,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可靠的支撑作用。
行业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进一步倒逼企业向绿色、智能、高效升级,这也是汽车产业链的必经之路。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路线。”黄永和强调,供应链自主可控需要独立地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短板产业要找出其关键环节、瓶颈之处进行解决突破,实现产业链健全,保障供应链可控。产业链集聚高效发展则需要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汽车相关产业集聚,通过提升数字化水平实现效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