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商会协会官网网站模板 !  登录 | 注册

本网站累计浏览量 1,517,832

扎根行业 | 服务企业 | 辅助政府 | 凝聚合力

   本网站累计浏览量

欢迎访问 商会协会官网网站模板 !  登录 | 注册

签回105亿元订单 “龙泉造”汽车走俏泰国

2023-04-12 17:16:35

龙泉工投

借助国际展会的契机、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成都经开区日前在曼谷签回105亿元订单。不仅如此,成都经开区聚焦主导产业外向度加快提升、服务贸易持续稳步增长、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大力实施外贸攻坚行动,全面助推外贸发展实现迭代焕新。


赴海外举办推介活动助力扩展海外市场

成都经开区日前在泰国曼谷举办了“四川整车贸易全球行(泰国站)”推介活动,现场达成签约金额105亿元。活动中,成都经开区汽车制造企业与东南亚地区汽车经销商等齐聚一堂,为扩展东南亚市场进行深入探讨沟通。

神龙汽车外贸负责人谈浩辉表示,从2014年在成都工厂投放的第一款新车标致4008开始,神龙汽车已经持续为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标致2008、4008、5008等车型,接下来推出的电动化新车型也将服务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这样“走出去”的故事比比皆是。大运汽车相关负责人谢平称,大运的纯电动充换电货车、氢燃料电池重卡、市政环保专用车、乘用车、客车等全系列产品,已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拉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都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着力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借助各级各类国际展会的契机深入开展对外开放合作活动,对外贸易取得显著成绩。数据也见证着经开区外贸发展的速度——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2022年,成都经开区外贸出口增速依旧明显,全年整车出口48282台,同比上升约20%,其中沃尔沃出口整车2.7万台,神龙出口整车1.8万台。

2022年7月26日-30日,成都经开区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四川馆内特设展区,展示凡尔赛等一众“龙泉造”车型,吸引了众多嘉宾的关注和体验;11月4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在上海举办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投资环境推介会,并发布成都经开区投资机会清单,与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杉杉商业集团和金源昌集团等企业签订了总金额达60亿元的合作协议……

借助重大展会活动,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寻找合作商机,碰撞思路和灵感,是不少地方助推企业拓展市场、把握机遇所喜闻乐见的。根据记者了解,成都经开区支持沃尔沃、非意欧、神龙汽车、成都模具协会等外贸企业、行业协会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国内外知名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成功助力企业扩展海外市场,提升了成都经开区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借开放平台之势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成都经开区拥有成都公路口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成都中法生态园、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将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根据成都经开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正深入开展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的建设工作,瞄准二手车出口各环节痛点开展先行先试,联动青白江铁路港依托中欧班列开展新能源二手车带电运输试点,这有力促进了沃尔沃、极星、领克及比亚迪等车型在中亚及欧洲需求活跃的新能源二手车出口的标准化、系统化,实现新能源二手车加速“出海”。

不仅如此,为着力帮助企业走出去,提升品牌影响力,成都经开区商务局积极落实兑付外贸发展专项政策,减轻企业进出口成本,支持扩大进出口规模。为保障出口的配套设施建设,成都经开区全面推进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完成综保区建设规划;进一步密切与青白江、双流等地综保区协作配合,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平台共享共用;学习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南洋浦港等先进区域,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造,不断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

当前全球“双碳”步伐加快,四川积极争创“国家绿色外贸示范区”,向绿色贸易新蓝海挺进,其中成都经开区更是成为首批省级绿色外贸循环经济产业园之一。

微观的观察视角往往更加生动。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游,代表企业中创新航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自去年10月一期项目首栋10GWh厂房实现产品下线后,一期二号10GWh厂房也在今年3月底完成产品下线,形成年产20GWh的先进电池生产线,预计2023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作为下游企业神龙汽车,也在加速改造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未来包括成都工厂在内将密集推出8款新能源车型。

如今,成都经开区从生产、产品、产业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工艺低碳化,形成了“绿色生产闭环”。据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成都市确立的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功能区,成都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以整车为龙头引领,电机、电控、电池系统为关键配套的产业链体系。2022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4万辆,同比增长36%;新能源车(混动)出口超2万台,排名全省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