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商会协会官网网站模板 !  登录 | 注册

本网站累计浏览量 1,517,832

扎根行业 | 服务企业 | 辅助政府 | 凝聚合力

   本网站累计浏览量

欢迎访问 商会协会官网网站模板 !  登录 | 注册

  • 新闻动态

    请选择你的应用数据
  • 天府新区

  • 东部新区

  • 高新区

  • 锦江区

  • 青羊区

  • 金牛区

  • 武侯区

  • 成华区

  • 龙泉驿区

  • 青白江区

  • 新都区

  • 温江区

  • 双流区

  • 郫都区

  • 新津区

天府新区
东部新区
高新区
锦江区
青羊区
金牛区
武侯区
成华区
龙泉驿区
青白江区
新都区
温江区
双流区
郫都区
新津区
  • 天府新区

    一、汽车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天府新区汽车产业目前主要有跑诗达新能源汽车、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成都润嘉汽车部件、戴卡凯斯曼成都汽车零部件、凯翼汽车、四川锐明智通6家公司,其中整车企业1家,为跑诗达新能源汽车,主要生产极星品牌高端豪华混合动力跑车极星Polestar 1; 润嘉汽车主要提供汽车冲压件、焊装等零部件;戴卡凯斯曼为特斯拉、菲亚特、采埃孚、VOLVO、标致、长城等提供汽车底盘和动力总成轻量化部件;雅骏新能源汽车致力于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凯翼汽车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领域技术研发;锐明智通致力于车辆驾驶行为分析、路况分析、车道偏离、防碰撞等技术方面的深度研究和车辆主动安全解决方案集成及开发。

     

    二、代表性企业基本情况

    (一)跑诗达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04f27e335ff147ba17986e4fa3f6cd6d.jpg

     跑诗达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于2017年9月22日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负责跑诗达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极星成都生产基地)的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项目总投资76亿元,占地面积297亩,位于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园天工大道1280号,主要生产Polestar(极星)品牌纯电动乘用车,规划年产3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能力。

    6589e04add8bd9f9888e06279edbd37f.jpg

    项目2017年11月开工建设,一期建设年产能750辆极星Polestar 1高性能跑车,占地150亩,主体工程为一座联合厂房,内设车身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和公用辅助工程,致力于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标杆工厂。2019年8月,极星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9月,首批极星Polestar 1混合动力跑车正式量产。

    cdd110630ebdf7482fd144fe71343cfb.jpg

    极星Polestar 1在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高达150公里,是目前市场上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最长的混合动力汽车。

    (二)戴卡凯斯曼成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戴卡凯斯曼成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22日,是中信戴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凯斯曼全球第9家公司,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建成投产,占地196亩。采用世界一流水平的差压铸造工艺技术生产转向节产品,主要客户为特斯拉、菲亚特、采埃孚、VOLVO、标致、长城等。

    c1c1ef4ae5cf6e79a5fd1c30695984c9.jpg

    成都公司是在秦皇岛工厂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打造全球领先的一个集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标杆工厂。

    (三)成都润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成都润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创建于2016年,位于新兴产业园内,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总投资2.4亿元。占地面积约46000平方米,修建生产厂房约28000平方米。该公司是一家集汽车覆盖件模具制作、汽车零件冲压、焊接总成件提供,汽车模具维修、数控加工于一体的制造企业,主要为MI小米,ZhongGuo Zhongche中国中车,东风神龙模冲公司,YEMA AUTO四川野马汽车,HYUDNAI现代汽车、成都一汽等主机厂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公司专业制造汽车和家电冲压件和焊接零件,具备配合主机厂协同开发零部件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制造方式包含自动化冲压生产线、连续模、三次元机械手、自动化点焊和双机弧焊等。

    (四)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03a4b2551fe6e2ff3a55aa72fdf6323.jpg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20日,注册资金3967万元,是一家为推动中国新能源实现大众化和市场化运营的新能源科技公司,公司主要由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锂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知名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管理人员构成。公司以轻量化、智能化和纯电动化技术成为成都市纯电动物流车行业领头羊,到目前为止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

    公司拥有年产3000台75KWh动力电池包产线;以及设备原值5000万元以上的数字化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检测中心具备电池的充放电试验、核心部件耐环境和耐振动试验、动力系统联调试验、HIL硬件在环仿真试验、EMI预诊断、车辆动力性和制动性能试验、BMS调试试验和车桩联网联调试验等。2019年,电池PACK、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四网合一监控及服务四款产品及服务列入“成都市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

    (五)凯翼汽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凯翼汽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11日,注册资本为5亿元,在天府新区投资建设凯翼汽车研究院项目。项目将在智能交通、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等领域持续投入,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并进行创新创业投资、高新企业孵化,力争用5年时间将项目打造成西南领先、全国知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底,公司员工426人,从事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领域技术研发工作。

    (六)四川锐明智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锐明智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12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在天府新区投资建设锐明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及西南总部项目。项目内容为建设AI智能实验室、平台研究院和西南地区营销总部,其中,AI智能实验室主要负责车辆驾驶司机行为分析、路况分析、车道偏离、防碰撞、车辆主动安全解决方案集成及开发的研究;平台研究院主要负责大数据平台客户价值的评价,通过交通大数据资源实现智慧交通运行监控、交通智慧调度指挥和交通辅助决策;西南地区营销总部作为锐明股份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四省市的营销总部。截至2020年底,公司员工108人,开展以视频为核心商用车监控信息化产品的研发工作。

  • 东部新区

    成都东部新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管理面积920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简阳市所辖的15个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

    2020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20〕84号批复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是继宜宾三江新区后,四川省批复设立的第二个省级新区。(注:天府新区已升级为国家级新区)2020年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构建“双城一园、一轴一带”空间布局。

    成都东部新区现有常住人口54.2万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

  • 高新区

    0ffea564d53f8fbd37437a4a26dc5268.png

    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涵盖现代服务业及未来产业的“3+2”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坚持“产业功能区”理念,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变革经济组织方式,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有机融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截至2019年底,聚集市场主体19.27万家,其中企业13.87万家,科技型企业4.5万户,上市企业近40家,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126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193家,专利授权量达1222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165.4件。

    一、电子信息产业

    聚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联想、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2019年,129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361.2亿元,同比增长11.7%。

    二、生物医药产业

    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位,聚集赛诺菲、艾尔建、倍特、蓉生、地奥、迈克生物、美敦力等企业超过2900家,初步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从业人员5万余人。2019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连续3年保持近20%的增长率,其中新增亿元品种11个、同比增长26.8%。

    三、新经济产业

    当前,新经济活力区正以瞪羚谷产业社区、骑龙湾产业社区、AI创新中心、中国-欧洲中心、新川创新科技园和天府软件园六大产业社区为抓手,聚焦5G通信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等新经济产业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力区。

    2019年,区域各类新经济性质企业达8.8万余家,累计培育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1家、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瞪羚企业203家、种子期雏鹰企业323家,新经济企业营收达4127.6亿元。

  • 锦江区

    308789a18712ab034e6d921c00d80ab3.png

    锦江区,四川省成都市辖区,成立于1991年1月1日,命名源于“濯锦之江”(锦江)的历史渊源,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面积61.12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锦江区户籍人口为61.65万人,常住人口为71.63万人。截至2019年末,锦江区辖11个街道:春熙路街道、书院街街道、锦官驿街道、牛市口街道、沙河街道、东湖街道、狮子山街道、柳江街道、成龙路街道、三圣街道、锦华路街道,区人民政府驻书院街街道。

    锦江区属地为古华阳县及其近郊,具有悠久的商业历史。自唐代始古华阳县便以“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而饮誉川西,是近代中国西部“洋务”和“兴商”的发祥地。区域内有“蜀中首街”东大街、赞为“百年金街”的春熙路、源自宋代的染坊街小商品集散地、始建于民国的全国四大劝业场之一商业场。今区域范围包原东城区的大部分和原金牛区的琉璃场、三圣两乡。

    2019年,锦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68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127.01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994.55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0.1:11.3:8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7551元,增长6.2%。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8.17 亿元,同口径增长 0.1%。其中,税收收入 66.33 亿元,同口径增长 1.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38 亿元。2019 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9.4%。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5.4%;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5.1%;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 71.8%;公共服务投资比上年下降 13.6%;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38.6%。 

  • 青羊区

    cb3f2e26f590d959d96e7fad3532b2a4.jpg

    一、自然地理

    青羊区地处成都市城区中西部(东经104°03′,北纬30°41′),幅员66平方公里,地理版图呈不规则长条状,东西向长约16公里,南北向宽约8公里。区境东邻锦江区,南接武侯区、双流区,西连温江区,北抵金牛区、高新区西区。“成都原点”位于该区文武路与锣锅巷交叉路口的人行道上。青羊区地处成都冲积平原中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古岷江横贯,锦江、南河两江环抱,过境河流有锦江府河段、南河段、清水河(浣花溪—干河)、磨底河、西郊河—饮马河、江安河,年过境水量约306060万立方米。地属东部季风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平均海拔500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6.2℃,年均降水量978.9毫米,年均日照1213小时,相对湿度82%,年均风速1.2米/秒,淡水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景城相融,风水相济,是成都空气质量最好、公园面积最多、绿化率最高、人居环境最优的区域。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写:“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著名诗句,表达了对青羊这片土地的赞美之情。

    二、历史文化

    青羊区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是历史文化悠久的风景名胜区。自古为商周古蜀国地,乃杜宇王朝、开明王朝都城核心。公元前316年秦灭古蜀,在旧都一带设成都县,青羊区是古成都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壮初筑成都城(大城)。公元前285年, 蜀郡守张若补筑大城,继以大城西墉为其东垣,修筑少城(小城),并将成都县署移至少城内,今青羊区地域为古成都县西城及近郊。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在成都县东侧增设华阳县,形成两县共治一城格局。从后汉到后蜀,古成都县均为国都,青羊区地域为国都核心区域,历代为京、郡、道、州、府、路的附郭。1382年始,明廷耗时8年修成蜀王朱椿府邸(习称“皇城”),1718年,清代四川提督年羹尧于大城西侧增筑少城(即“满城”),再现秦汉以来两江合抱、三城相依格局,民国初,先后拆除少城和皇城,三城合一。自秦兴建成都大城2300多年以来,成都城市或毁而重建,或扩而新建,城址从未迁徙,“成都”这一名称从未改变,青羊区域实为成都“源城”,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现将青羊区三环路以外区域统称“新城”。

    青羊区历史文化深厚,坐拥天府广场,地处天府锦城核心区,是弘扬天府文化蜀风雅韵的重要承载地。秦统全国后在巴蜀首推“书同文”,公元前141年,蜀郡守文翁在此创办“文学精舍讲堂”(史称“文翁石室”),是全球开办最早、办学最久的学堂。区域内不仅有承载古蜀文明的金沙遗址、诗圣故居杜甫草堂、道教圣地青羊宫、都市禅院文殊院、传承老成都原真文化的宽窄巷子、展示唐风汉韵的琴台故径,还有彰显民族之魂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地“锦绣工场”及商代船棺遗址、十二桥遗址、“东华门遗址”,聚集成都市区总量三分之二以上的文化旅游资源,沉淀远至古蜀,近到现代各个时期文化精髓,构成“古蜀—秦汉—唐宋—明清—民国—现代”天府文化轴线,串起青羊千年文化根脉。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太阳神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国家级“非遗”蜀锦、蜀绣、漆器、银丝花都在区域内,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永久举办地,彰显了“千年蜀都·文博青羊”历史文化特质和现代魅力,凸显开放、人文、现代、优美独特的城市气质,形成文博旅游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行政区划

    青羊区前身为成都市西城区,1953年5月20日正式建置,后屡有变更。1990年9月始,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以原西城区13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金牛区苏坡乡、文家乡行政区域组建新的青羊区,1991年1月1日按新区建制运行,时有幅员面积67.78平方公里,总人口44,7395人。随着城区扩展,1994年6月28日新成立青羊区石人街道办事处。1998年5月,原武侯区管辖的大石东路、大石西路行政区域移交青羊区管辖。2001年10月,青羊区实施全区行政机构改革,将原有的16个街道办事处(乡)撤并调整为14个,即太升路、草市街、新华西路、黄瓦街、西御河街、汪家拐街、府南、草堂、光华、金沙、东坡、黄田坝和苏坡乡(含苏坡桥街道办事处)、文家乡(含文家场街道办事处)。2003年,因统计口径变动,辖区幅员面积调整为66平方公里。2004年7月底开展“撤乡建街道,撤村建社区”工作,苏坡、文家两乡政府建制撤销,改设苏坡街道办事处和文家街道办事处。2005年1月25日,黄瓦街道办事处易名少城街道办事处。2019年12月30日,青羊区进行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将上述1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2个,减少了东坡、太升路、汪家拐、新华西路四个街道办事处,增加了蔡桥、康河两个街道办事处。除金沙和府南街道保留设置外,其余街道均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调整,街道区划面积更加合理,街道与街道之间的区划更加清晰,有利于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和高效率的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将更加精准。同时,还很好地实现了街道与产业功能区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产业经济的发展。

    四、区域特征

    青羊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功能集中,特点明显。江汉路、东城根街、商业街一带为党政军机关办公区,中共四川省委、西部战区领导机关、四川省政协等重要党政军领导机关皆在这一地域;天府广场区域为成都公共文化聚合地,聚集省、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驻有四川科技馆、四川图书馆、四川美术馆、四川大剧院、四川人民艺术院、市博物院、市体育中心、市图书馆等机构;人民路城市中轴为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聚集区。区内有西南财经大学、川大华西医学院青羊校区等10所大专院校及国家级示范性中学——石室中学和树德中学等名校,有省医院、市三医院、市妇儿中心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

    青羊区发展环境优良,区域内交通四通八达,成都西站、成雅铁路建成投运,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四号线、五号线、七号线均贯穿通行,160余条公交线路途经区境;人居环境优美,有浣花溪风景区、天府广场、人民公园、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浣花公园、东坡体育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一批园林景点,城市绿化率90%以上,公园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地处城西上风上水宜居生态区域,综合配套设施完善便捷,打造更高标准的和谐宜居生活城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要素配置持续优化,形成以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保、救助等“六个满覆盖”为特色的城乡居民终身福祉体系;社区发展治理系统推进,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城市治理格局,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青羊区产业基础雄厚,坚持实施成都源城和青羊新城“双擎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产业提升工程,金融、文博、商务三大主导产业齐聚发力,规划多个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项目。以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培育创新生态链为核心组织经济工作,推动主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体系日趋完善,连续多年GDP实现高位增长,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金融、文博、商务商贸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持续增大,以创意经济、流量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为重点的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中小企业应用电子普及率逾85%,以航空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长足发展,成为都市型工业主要形态;成都青羊文化金融商务区、少城国际文创谷、青羊总部经济三大产业集聚区实现聚集发展,渐具规模,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迈上新台阶;太升路、文殊坊、宽窄巷子、琴台路、金沙•光华、优品天地、青羊新城商圈等特色商业街区实现业态优化提质增效;楼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实施存量楼宇“转改升”行动计划,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商务商业楼宇实现全口径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55%以上。

    青羊区创新发展动力强劲,全区编制新一轮分区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确立“三大核心功能”定位,构建“双心两轴•六廊多点”空间发展格局,提升产业能级和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千年蜀都•文博青羊”,源城、新城发展愿景方向更加明晰;坚持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文博、金融、商务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形成文博创意、金融商务、总部经济三大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支撑不断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搭建“创投+孵化+市场”新型创业载体,推动综合改革深化落实,促进开放型城区建设,创新环境规范良好,有效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成为重要引领支撑;坚持“三个优先”,推进青羊新城建设,总部经济基地、创新设计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秀丽优雅、时尚现代的城市形态逐步显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成为投资兴业宜居热土。

  • 金牛区

     

  • 武侯区

     

  • 成华区

    a4d9a8514211bd99f2ce68e72f0855ca.png

    成华区于1990年建立,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部。因地处古成都县和华阳县之域,取两县名之首字而命名。全区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是成都市主城区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区。成华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部,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相连,西与金牛区毗邻,北与新都区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53′~104°53′、北纬30°33′~30°44′之间。2019年年末,全区辖双桥子、猛追湾、府青路、二仙桥、跳蹬河、万年场、双水碾、保和、青龙、龙潭、白莲池11个街道。2019年末有常住人口96.02万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58元。

    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本底。全区规划绿地34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1/3,其中规划建设3000余亩北湖和4600余亩水面湿地,拥有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22.65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带。获得联合国人居范例奖等多个奖项的锦江、获得国际舍斯河流奖的沙河均流经成华境内。

    具有独特的人文资源。成华区承载着蜀国古城厚重的历史印记。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始建于唐代;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藏6万件自然珍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的大熊猫达到196只;西部第一高塔-天府熊猫塔 “梦想之塔光电烟火秀”等节庆活动,吸引全世界上亿人次关注;祥和里、香香巷、建设路等美食街区,贰麻、SPACE等人气娱乐场所已成为时尚聚点和知名网红打卡地。

    具有深厚的工业文明。成华曾是成都乃至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曾经电缆产量、光学玻璃产量等多项“全国第一”,双燕冰箱、前锋热水器等“成都造”产品畅销全国。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工业遗存共有14处。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郊记忆”成为依托工业遗产升级改造的典范和标杆,是云集音乐戏剧、影视传媒、电竞动漫等产业的文创园区,是成都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拥有西南地区最大交通枢纽。成都东客站是西部第一、全国第六大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日均客流量达40万人次,形成衔接西安重庆贵阳昆明西宁拉萨等8个方向,13条干线引入的大型放射状枢纽。现已覆盖全国近30个主要城市。从成都东站出发,1小时到重庆,3小时到西安,4小时到贵阳,5小时到昆明,7小时到武汉,8小时到北京,9小时到广州,10小时到香港。

     是全市主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拥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以及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西南电力设计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40余个。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和谐教育试验区,中国最幸福城区、全国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中国商业地产投资环境最佳城区、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

  • 龙泉驿区

  • 青白江区

    成都市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幅员面积378.94平方公里,是成都中心城区之一,辖大弯街道、大同街道、弥牟镇、城厢镇、姚渡镇、清泉镇、福洪镇等7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总人口60万,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首个工业区。

    青白江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汉代已有集镇雏形,有全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一级最高学府绣川书院。位于弥牟古镇的旱八阵图遗址,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的场所,历代文人墨客曾多次游历,留下许多诗篇,陆游在《八阵图歌》中写道:“有客骑马来新都,逢人指点说弥牟。森然魄动下马拜,武侯八阵遗荒墟。”城厢镇是四川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相继为白牟、金渊、金堂县治,秦汉时期有居民聚居。寿佛寺、三清观相继建于明清时期,净土寺建于南朝齐梁年间,现存金刚池和觉皇殿。金刚池分两半,以涵洞相通,中有亭榭,相传因遗落金刚经于一半池中,因而每至夏季,总是一半池中荷花盛开,另一半池则孤水涟漪,堪称一绝。镇内建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彭家珍大将军专祠,专祠收藏了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的牌匾。位于福洪镇境内的石城寺山古寨,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曾为军事要塞。青白江区生态环境宜人,是国家级生态区。区境内有凤凰湖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区、客家杏花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门桃花沟景区、怡湖园、家珍公园等景区景点。

    青白江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交汇点,境内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成都构建“国际陆海联运”走廊的重要载体,也是“一带一路”产业园的核心区域。

    青白江区产业基础实力雄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75家;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先后获批国家(临时)对外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多式联运国家示范工程以及整车、肉类、粮食进口口岸资质,成为四川唯一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始发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蓉欧快铁成为全国开行数量最多的中欧班列;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近年来,青白江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已连续10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连续8年跻身中国“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2019年蝉联“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2019年首次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和“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先后获评“中国最具价值投资城区”和“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成都陆港枢纽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被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

    当前,青白江区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紧抓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金青新“一带一路”大港区建设等契机,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深入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快速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欧洲产业城、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等三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努力为成都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产业功能区建设必须以生态圈理念引导主导产业集聚、集群要素集聚。商用车产业生态圈主要包括产品技术、零部件配套、整车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四个方面,产业链之长是其他产业无法比较的。打造商用车产业生态圈,有助于延伸先进材料产业下游应用,做强“5+5+1”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重汽王牌是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能够带来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助推我区加速形成完善的商用车产业生态圈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一、国内商用车产业现状

    商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包含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客车。载货汽车一般分为微卡、轻卡、中卡和重卡。我国汽车产业经历60多年的发展,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长三角、西南、珠三角、东北、中部、环渤海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具有较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体系。在商用车领域,自主品牌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2019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6万辆和432.4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9%,销量下降1.1%,其中:重卡是所有车型中唯一销量上涨的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9.3万辆和11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2.3%,一汽解放、东风重卡、中国重汽、陕汽重汽等车企位于前列。中国重汽销售19.1万辆,同比增长0.64%,占重卡市场的16.2%。在汽车工业带动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江浙沪等地零部件企业发展基础雄厚,占比超过60%,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企业已经兴起,整体上,零部件产业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四川初步形成了以成都为主干,资阳、绵阳、南充、内江等为支干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产业集群。载货汽车领域,重汽王牌、资阳南骏等总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

    二、我区商用车产业现状

    (一)头部效应作用明显。重汽王牌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及成都市百强企业,占地面积1500亩,现有员工1800人,产品涵盖重、中、轻、微、专用车、新能源等系列商用车。2020年8月,中国重汽“豪沃”“斯太尔”两款重卡生产线迁移落户青白江生产基地,计划五年内实现年产重卡6万辆、轻卡4万辆整车产能,产值达到250亿,带动上下游实现产值250亿元以上,建成西南区域一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目前,围绕“豪沃”“斯太尔”两款新车型的营销体系搭建、川内重点配套供应商考察以及人才招聘基本完成,智能车间改造正在加快建设中,月生产商用车2000辆左右,其中重卡1500辆。2020年实现产值36.96亿元,同比增长30.66%。

    (二)集群发展初步显现。在重汽王牌商用车带动下,我区商用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聚集本地上下游生产企业30余家,上游拥有金属研究院、攀钢板材、宝维钢材等金属材料研发及原材料配套企业;中游拥有台湾玻璃、润洋汽配、大矩机械等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车桥、货箱、线束、支架、玻璃等配套服务;下游拥有重汽王牌整装厂以及积微物联、顺邦物流等商用车场景应用企业,正在规划建设整车及零部件展销中心,初步形成了“研发-原材料-零部件-整装-销售(服务)-场景应用”全产业链商用车产业生态圈。2019年,商用车产业实现产值96亿元。

    (三)配套体系基本形成。完善重汽王牌配套体系,加强产业协作,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功能区内宝维钢材具备年生产辊压、热轧、冷轧钢板20万吨能力,每年为重汽王牌配套各类板材2万吨,供应30%轻卡大梁、40%重卡大梁、100%冲压件;大矩机械具备年生产商用车座椅5万套能力,为重汽王牌提供50%的座椅、车桥配套服务;端子科技具备年生产3万台轻卡线束能力,为重汽王牌提供80%的轻卡商用车线束配套服务(重卡线束由本部生产);润洋汽配主要为重汽王牌提供车灯、护板、顶盖等各类内外饰件百余种,具备年生产10万辆轻重卡商用车内外饰件产能,为重汽王牌提供50%内外饰件配套服务;瑞杰汽配主要为重汽王牌提供车厢、底盘件、支架等数百种冲压件、焊接件,具备年生产1万台货车车厢和5万套底盘支架产能,为重汽王牌提供30%的车厢、支架件配套服务。今年以来,总投资2.8亿元的智能车辆配件研发及总部基地、载货汽车车厢生产等2个重汽王牌配套项目签约落户功能区,正与山东、重庆等地配套企业洽谈推进配套供应体系本地化。

    三、我区商用车发展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我区商用车产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重汽王牌是我区唯一一家整车生产制造企业,也是中国重汽在山东以外的最具规模的整车生产制造企业,在重卡整车和零部件产品研发及重要配套上依赖于中国重汽总部。受环境容量影响,铸造件锻造件等配套企业难以落户本地。车身、发动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主要靠外地采购或总部提供,车辆改装以及保险金融体系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二)本地配套基础薄弱。零部件配套企业仅有30余家,且规模总体偏小,实力不强,缺乏专业分工协作,系统化、模块化供应配套能力较弱。本地配套企业占重汽王牌配套企业比例较低,汽车制造业较为理想的配套半径是100公里范围内,其次是300公里,目前重汽王牌8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从济南等地运输到我区装配生产。零部件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以冲压件、简单机加工、线束等初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零部件产品较少。

    (三)资源要素制约明显。完善商用车产业生态链,加强重点配套企业招引和区域产业协作是提高本地配套率,重汽王牌有效释放产能的关键所在。目前,园区大部分属于建成区,缺少成片成块的产业用地,重大项目落地需要依靠闲置土地清理腾退,导致重点配套企业难以快速落地开工建设。受我区商用车市场规模、用地价格、人力资源、基础配套等影响,部分目标企业对投资持观望态度。

    四、打造商用车产业生态圈的思路及建议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区一枢纽”等多重利好政策叠加机遇,围绕商用车产业生态圈建设,以重汽王牌商用车整车生产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为抓手,把握三大机遇、开展三项行动、构建三个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功能要素、生活要素聚集成势成链,将我区打造成为西南区域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基地和贸易高地。

    (一)把握三大机遇。一是市场需求机遇。新基建投入、新能源推广、物流扩张、国三淘汰等可预期的市场机会为商用车行业提供了需求保证,2020年1-10月,商用车销量为238.4万辆,同比增长8.6%。其中重卡销量为136.52万辆,同比增长39.2%;中国重汽重卡销量21.87万辆,同比增长45%。重汽王牌销量为20013辆,同比增长14.7%。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为国产商用车及零部件走出去带来了发展机遇。二是政策叠加机遇。“四区一枢纽”是我区独有的政策机遇,铁路口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交汇点,是全面落实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铁路港优良的物流、贸易条件,结合自贸区、综保区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对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商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具有极大优势。三是产能扩张机遇。头部企业引领带动对构建产业生态圈至关重要。中国重汽“豪沃”“斯太尔”两款重卡生产线迁移落户我区,有助于我们拓展先进材料下游应用,做大做强商用车产业生态圈。

    (二)开展三大行动。一是实施本地配套补短板行动。围绕重汽王牌商用车产能释放需求,梳理产业链“薄弱缺”环节,制定稳链强链补链工作方案,完善上下游配套体系建设。鼓励本地供应商扩大生产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增加油箱、水箱等不适宜物流运输的配套产品生产线。加快成都(攀钢)精工制造、东风日产四川配送中心、丰艺汽车玻璃及配件生产制造、福田欧马可汽车发动机及整车西部研发再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满足钢材、汽车玻璃、智能物联网配送以及车辆加装改装等产品和服务需求。加大功能区低效和闲置资源清理,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空间支撑。二是实施研发创新增优势行动。建立“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机制,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中心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力量、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为资金与服务提供者,加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大节能和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用好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重汽王牌与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先进材料金属研究院、国家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实验基地等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重汽王牌与潍柴动力、广西玉柴等企业在商用车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推进重汽王牌智能车间改造和“机器换人”项目建设,支持润洋、大矩、瑞杰等本地配套企业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三是实施生产制造降成本行动。制定重汽王牌零部件和原材料采购利用班列运输补贴方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梳理企业在技术、研发、销售等高学历汽车产业人才用人需求,搭建人力资源信息供需平台,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对企业参加大型综合性展会给予政策补贴,指导企业积极参与“成都造”“汽博会”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大力拓展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加强对上争取,推广应用重汽王牌智能渣土车、新能源车(包括清洁能源)、市政环卫车等产品。用好用活我区东蓉欧产业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基金引导撬动作用,重点向重汽王牌及上下游配套企业(项目)投放,保障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融资需求。

    (三)构建三个机制。一是构建政企协同推进机制。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建立政企联络推进机制,围绕商用车产业生态圈建设,从配套链构建、创新链培育、价值链塑造、供应链完善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持续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安排服务专员定期走访调研,做好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二是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遇,深入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加快与重庆两江新区、资阳高新区、绵阳高新区等地区建立区域协作关系,利用重庆长安汽车、资阳南骏汽车、绵阳重汽等主机厂成熟的供应配套体系,填补重汽王牌“豪沃”“斯太尔”生产线铸造件、锻造件等“薄弱缺”环节。立足功能区产业用地不足现状,积极引导配套半径超过300公里范围的供应商到德阳、眉山、资阳等地投资建厂,缩小核心零部件配套半径。三是建立项目招引协同推进机制。会同头部企业成立招商工作专班,围绕产业链加强项目招引。制作“两图一表”,深入开展“高能级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级研发创新平台,促进新宏昌自卸车智能制造、唐鸿重工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试生产制造、和平车业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 新都区

    4c7c958aad1a8fa61c5c84ca431834eb.jpg

    新都,“古蜀三都”之一,从2800年前古蜀开明王朝在此建立都城,数千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

    新都,汇状元府第书香、满城桂蕊花香、宝光古寺佛香,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宝地”之美誉。辖区幅员面积496平方公里,有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等大中专院校12所,服务人口142万。地铁3号线、5号线建成开通,“7高7快13轨”建构起成都大都市圈北部中心现代交通体系。

    新时代的新都,致力建设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在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生动实践中,践行新都使命、凸显新都优势、提升新都能级,绘就人城境业和谐发展的大美画卷。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亿元。连续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政府信用6个“百强区”。

    新理念引领新跨越

    坚持新思想导航,新理念引领,确立“154”总体部署,着力建设大港一体先行区、成德同城枢纽区、智造服务引领区、公园城市典范区。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坚持在公园中营建城市,以821公里高标准生态绿道串联城乡社区,城市之肺—3000亩泥巴沱森林公园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典范。“十里春风”集成芳华桂城、洗心箼、音乐足球小镇、尖峰旱雪运动基地等农商文旅综合体,成为乡村振兴的新都表达。

    新动能支撑新发展

    强化硬核科技支撑,促进轨道交通、航空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医药医贸、现代物流、智能家居等先导产业引领发展,机电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子竞技、音乐文创等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成势。引培上市企业53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

    新都轨道交通以中车为龙头,集聚新誉、今创等5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年产600辆地铁整车能力,实现60%以上成都地铁列车“新都造”,时速140公里地铁车辆在新都成功研制,并积极向动车组高级修、动车组制造等领域拓展。

    新都航空产业充分发挥中航成飞、成发和成发涡轮研究院等头部企业旗帜效应,航空大部件核心配套企业纷纷落户,C919、ARJ21、C929机头部段将实现新都产。

    新都公路物流占四川省总量的50%,与蓉欧铁路港形成公铁联运无缝对接,集聚了安博、阿里菜鸟、德国邮政(DHL)、普洛斯、传化等一批世界级物流巨头,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年处理能力破亿单。

    西部家具在成都,成都家具半新都。新都是全国四大家具集散地之一,坚持创意设计牵引,推动传统家具制造向智能家居一体化解决方案升级,培育了好迪、帝标、好风景等一大批有根企业。

    坚持 “研发设计+现代制造+现代服务”联动推进,有效链接技术、资本、人才,促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兴起,新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新机制做强新平台

    坚持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进经济工作组织方式转变,按照“人城产”逻辑和独立成市理念,聚焦聚力打造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智慧物流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城,促进企业配套链、供应链、价值链紧密合作,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功能区就是生态圈”,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创新“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推进机制,前瞻布局人才公寓、标准厂房、活力公园,集中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构建现代化设施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生活性服务平台。坚持贴近从业群体需求规划建设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和公共服务配套,推进园区、景区、校区与产业社区有机融合,以片区开发思路建设未来城市、理想社区。

    新场景赋能新消费

    新都,流量枢纽,要素汇聚,氤氲市井烟火,站上时尚前沿。坚持以TOD综合开发重塑成北区域消费中心格局,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假日经济,打造集特色餐饮、时尚潮购、生态游憩、夜宴夜游于一体的“绿道+”“公园+”消费新场景,为消费者增进体验,为投资者创造空间。

    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联动沸腾小镇、漫花庄园等网红打卡地,“熊猫+火锅”文化IP熠熠生辉,“抱着熊猫吃火锅,听着音乐去滑雪”引领消费潮流。

    新,都在这里。宜商宜业宜游宜居,新都欢迎您!

  • 温江区

  • 双流区

  • 郫都区

    郫都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幅员面积438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街道、191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08万。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0.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亿元,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8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83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81元,增长8.4%。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3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50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46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58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52位。

    郫都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和长江上游农耕文明源头,境内有鹃城遗址、古城遗址、唐昌文庙等历史遗迹,孕育了严君平、扬雄、廖昌永等名家才俊,杜甫、陆游、张大千等文人墨客曾游历此地,素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中国西部民歌之乡的美誉。

    郫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区内八河并流、气候宜人,河渠总长4500公里,造就了“水旱从人、时无饥馑”的自然禀赋;是成都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地、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承担成都市主城区83%的生活用水,有川西林盘8700余个,是乡村农家乐旅游发源地,被评为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

    郫都产业基础实力强劲。是全省首个万亿级产业基地重要承载地、全国唯一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产业园区所在地,是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坚持以产业功能区创新生态链理念组织经济工作,加快建设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中国川菜产业功能区、成都科技影视文创产业功能区和乡村振兴博览园,重点培育“一芯一屏”,复合调味品和休闲食品,影视文创、电竞动漫和时尚艺术等主导产业,以田园综合体为代表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模式快速推广,绿色、智能、科技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郫都科技创新充满活力。是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辖区科教资源富集,有电子科大等高校19所、国家级实验室31个、科研机构100余所,两院院士19名,常年在校大学生25万人;创新活力迸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氢能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住友化学、法国液空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布局,旷视科技、中创为量子等独角兽企业在此建立西部运营中心,培育潜力独角兽企业22家。

    郫都城市品质美丽宜居。成灌高铁、绕城高速、地铁2号及6号线、有轨电车在此交汇,人流、物流流动便捷。334公里绿道、135个城市公园及小游园构成了居民“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城市慢行系统,蜀风雅韵的城市片区、风情浓郁的特色小镇、美田弥望的宜人乡村交相辉映,呈现出“绿满鹃城、推窗见田”独特美景。中信、保利、碧桂园等世界500强企业集聚助力城市建设,奥特莱斯、Block街区等高端商业消费场景和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服配套应有尽有,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 新津区

    74f9ec64e607c3f9c601ea0de0eca528.jpg

    成都市新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形似“超级绿叶”,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之誉,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4镇4街道,常住人口39万。当前,新津正加快建设“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离市委市政府24公里,距离天府新区核心区20公里,是天府新区西翼中心,属于成都市一刻钟经济圈。距离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天府国际机场58公里,位于双机场交通要道。新津在成都近郊中率先迈入地铁时代,地铁10号线在新津设站7座,于2019年通车,地铁12号线和21号线也将过境新津,境内已形成国道、快速路、高速路、铁路、高铁、地铁等多元化交通体系,便捷的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和空港口岸,使新津成为成都南部重要的“门户枢纽城市”。

    山水相融,底蕴丰厚:新津“两山相拥、五河汇聚”,自然地理形态多样,“五河一江”流经新津长度超过70公里、岸线长度约150公里。境内有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红石涵养湿地、羊马河湿地、百溪堰湿地,以及老君山森林公园、天府明珠公园、骑龙湖公园,国家4A级景区花舞人间和斑竹林公园,被誉为“长江上游文明之源、中华文明之光”的成都平原史前文明——宝墩遗址,坐落于此。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旅游强县、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当前,已规划33平方公里城市绿心,建设三级绿道体系,联通湿地资源、城市空间和产业功能区,以生态视野打造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着力构建“两山对望、绿心缝合、六水涵养”的生态骨架体系,加快呈现“城市建在公园里,城市无处不公园”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产业发达,活力迸发:全域纳入成都“南拓”区域和成都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亿元。连续6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行列,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县,位居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13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51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第78位。当前,正依托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天府牧马山国际商旅区、新津梨花溪文化旅游区“两园两区”,着力构建以智能交通装备、绿色食品、智能家居、文创旅游、新商贸、新商旅、博览农业、高科技农业、休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优良,环境优越:创新构建“1+4+N”智慧服务体系,组建区智慧治理中心、设立4个产业功能区智慧服务分中心、建立N个社区智慧服务末梢单元,搭建“数据+平台+应用”公园城市数字底座,将70项法人事项、202项自然人事项下沉办理,推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跨区域通办,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群众办事就在家门口。大力推行工业项目“零审批”,项目从注册到开工最短可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创造了银隆项目从落地到竣工投产180天的“成都速度”。是成都市唯一的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被评为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

    机遇叠加,潜力无限:当前,新津1460多年的辉煌建县史划上了圆满句号,开启了“以区为治”的历史新纪元,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多重发展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使新津进入更为重要的战略区位;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南四区(县)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使新津迈向更为前沿的发展梯队;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使新津获得更多先进要素的加持赋能。